SERVICE PHONE

13570888671
新闻资讯NEWS CENTER你的位置: 半岛 > 新闻资讯
七十五正青春!今天把头条留给自己!

发布时间:2024-08-30 11:04:56  点击量:

  七十五正青春!今天把头条留给自己!“今天,在全国人民解放斗争的胜利中,南下的人民军队和坚持斗争的福建人民力量胜利会师了,福建人民解放的日子到来了!福建人民的自己的政府成立了!”

  75年后的盛夏,对着当年的合影,96岁的福建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徐明新一眼就认出了参与这场战斗的自己和战友们。

  筹备创办《福建日报》的同志从上海南下途中,于1949年7月在浙江江山新塘边合影。(资料图片)

  那是一生难忘的日子半岛bandao。1949年7月,当年筹备创办《福建日报》的同志,在浙江省江山县新塘边村合了一张影。透过光影斑驳的照片,依稀可以窥见那战火中燃烧的青春。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号角声声,摧枯拉朽。6月,经党中央批准,福建省委在江苏苏州成立。创办省委机关报《福建日报》一事,势在必行。

  时任福建省委张鼎丞,请华东局宣传部部长舒同迅速调配福建日报社领导班子。华东局确定杨西光调任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福建日报社社长,何若人任副社长兼总编辑。由胶东地区南下分配在苏南日报社的老同志集聚上海,参加福建日报社等新闻单位的筹建工作。7月初,以复旦、暨南、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学生为主的30多位南下服务团战士陆续报到,徐明新是其中一位。

  由此,一支以老解放区新闻工作者为领导和骨干,一批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参加的新闻队伍在上海初步组成,紧随省委机关一路南下。

  在浙江江山县新塘边村,行军队伍驻扎十余天。其间,福建日报社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翻山越岭,从新塘边村,至建瓯县郊。白鹤山腰,东岳庙里,紧张的创刊准备工作有序开展。

  夏日的闽北酷热难耐,大通铺上人挤着人;没有油的笋干硬得像竹片,年轻人有时用蚊帐捕鱼来改善伙食。条件艰苦但热情高涨,任务艰巨却斗志昂扬。除一些重要新闻需行进到福州采写外,各个版提前做足了刊出准备。

  8月22日深夜,福州战役炮火初歇,在路上颠簸了两日的创刊队伍从西门进入福州,次日接管《中央日报》。

  乾坤扭转,改天换地。“一种欢天喜地的氛围”,萦绕着原《中央日报》排字工学徒郑炎俤。这个当时只有15岁的“小鬼”,被师傅喊回去上班,跟着学拣字、排字。但那晚开始,挑选的字、词,已全然不同。

  刚进城的新闻队伍也顾不得休整,放下背包就徒步出去采访,回来连夜写稿、编稿。靠着两台老式手摇对开平板印刷机,4名工人轮值,摇出了1万份《福建日报》创刊号。

  创刊初期,《福建日报》以大量篇幅,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及本省的胜利进军,报道广大群众踊跃支援前线,摧毁旧政权,剿灭土匪,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等方方面面情况。自那时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成为《福建日报》的光荣传统。

  1965年元旦,八闽大地的读者惊喜地发现,当天的《福建日报》不同以往——报头“福建日报”四个大字鲜红醒目,气势磅礴。再一看右侧的《致读者》,原来,这是毛主席亲自题写的报头!

  1964年秋天,一封“北京、毛主席收”、署名“福建日报李瑞兴等数十人”的信,从福建日报社寄出。

  当年12月1日前后,毛主席写好了《福建日报》报头。毛主席的题字气势磅礴,大概挥笔之间,将“福”字中“田”的一角写到纸外去了。编委会再三商量并请示时任省委叶飞,请办公厅打电话给在北京的省委领导林一心同志想办法转告毛主席。林一心回电话说,最快的办法是报社直接写信给担任中央机要局局长的福建人李质忠同志,连同毛主席的那张字,交毛主席重写。很快,毛主席又重写了三个“福”字,并自己圈定了一个。

  1994年6月26日晚,时任《福建日报》总编辑黄种生见到了来闽考察的同志,当面讲述了毛主席题写报头的故事,并拍下同志认真阅读《福建日报》的珍贵照片。那一刻,党的第一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对《福建日报》的关怀、重视,穿越时空、交相辉映,成为闽报人回味至今的瞬间。

  在等老一辈家的号召下,福建省委对《福建日报》高度重视,省委领导直接参与办报工作。

  张鼎丞同志审定《福建日报》创刊社论《为建设人民的新福建而奋斗》;叶飞同志指出,“省委的左右手,一是省委办公厅,一是《福建日报》”,他出任社论委员会主任,1960年6月还在人民日报主办的《新闻战线》撰文《用思想武装新闻队伍》。

  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省委高度重视下,《福建日报》自创刊起就坚持“家办报”“全党办报”,坚定不移地紧跟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成为“省委的得力帮手”。

  “30年前,福建55位企业负责胆发出给企业‘松绑’放权的呼吁,很快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成就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段佳话。”

  原来,在福州参加省厂长(经理)研究会成立大会的55位厂长、经理给省领导写信,提出“现行体制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遇”,呼吁上级把企业内部的干部任免权、奖励基金支配使用权等五项权力下放给他们。

  时任福建日报社副总编辑徐明新看到来信时,项南同志已做好标题——《五十五名厂长、经理呼吁:请给我们“松绑”》,并撰写导语。

  三年间,一篇篇重磅报道营造了持久而热烈的改革氛围,提出了对国企改革的突破性建言,其掀起的波澜,跨越八闽、影响全国。1984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松绑放权后的5年,福建省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比前5年翻了一番多。

  《福建日报》报道仙游农民李金耀率家人承包1200亩荒山创办家庭林场,实现“全国林业第一包”;

  八闽大地上,《福建日报》见证改革之广。从宣传“乡镇企业一枝花”到报道“晋江经验”的创新发展;从倡导“四下基层”到鼓励简政放权;从书写三明医改“为民谋福”到记录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绿富共赢”,从为平潭综合实验区鼓劲到为海丝核心区建设张势……一张张报纸,紧跟着福建改革的步伐。聚焦改革,投身改革。与时代同行的路上,《福建日报》守正创新,在党报新闻改革中冲锋在前,许多短消息、短社论至今仍令新闻界回味。

  项南同志多次批示、亲身示范,为《福建日报》深植改革基因,引领福建日报人在新闻改革的道路上行稳致远。1989年,《福建日报》开展“住村三昼夜”系列报道,记者、编辑们住村、住厂、跟车……百余篇带着泥土气息的稿件,带动全省数以千计的各级领导干部“住村”解难。深入一线、扎根基层,成为新时期新闻队伍的优良传统,延续至今。

  从炮火中一步步走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改革开放大潮中担当成长的《福建日报》,记录故事,见证历史,与时代一起,开启下一个篇章。

  闽山闽水,物华为证。从1985年到2002年,习总在福建工作期间,远瞩、指导关爱福建日报社的事业发展,留下了“作者习”“朋友习”等许多与报社深深结缘的美好而温暖记忆。

  1988年6月底,调任宁德地委没多久的习,打电话给时任福建日报社宁德记者站站长卓新德,约他到办公室谈事情。当时的宁德,本地既没有党报也没有电视台,严格来说,新闻“正规军”仅有福建日报社宁德记者站一家。

  习开门见山说,为了加强与记者站的沟通,也便于你们及时了解地委工作安排和全区工作进展,我们是不是可以设立个新闻“”制度?

  “一个是新闻‘月谈会’制度,我们两个人每月碰头一次,由我介绍地委一个月工作安排和一些重要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全区性的重要事件;你也向我介绍每个月《福建日报》的宣传要求和记者站的采写计划、报道线索,以及新闻界和群众对地委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另一个是‘新闻通气会’制度,由地委办向记者通报每季度地委、行署正在抓的重点工作、阶段性成果、全区性重要事件,并当场答复记者需要了解的事情。”“新闻‘’,就相当于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新闻发布会。在当时,定期召开新闻‘’,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卓新德说。

  新闻“”制度设立后,宁德地委经常从宁德记者站了解社情,作为决策参考。而在全省发展中排位靠后的闽东,也开始频频亮相《福建日报》。

  这是一篇受益于地方和福建日报社记者站建立起良性沟通机制的报道。作为一名熟悉地方情况的老记者,卓新德在1989年春节前夕的新闻“月谈会”上向习提出,宁德存在多年的重复慰问问题。习了解情况后立即拍板马上改革,几天后,宁德地委、行署对春节慰问作出统一部署、避免重复与浪费的改革决定。

  在闽工作期间,习曾对福建干部说:“老项南说过一句话‘不会运用报纸广播的领导,是手工业式的领导’,这对我触动很大。”

  “党报党刊始终是我们党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声音。各级各部门和干部群众要把党报党刊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在阅读、学习中了解全局、掌握政策、提高认识、指导工作。”

  “《福建日报》不仅以显著位置报道省里有关农村小康建设的会议精神、调研活动和各地的做法经验,而且还先后在一、二版上推出‘铁心拼搏奔小康’等栏目,影响较大,反响很好。下一段各新闻单位要总结推广宣传工作上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突出加大整体宣传力度。”

  已经退休的福建日报记者魏章官当年经常跟随习调研采访,采写的“三农”报道比较多。“习同志讲的很多精彩的话,我基本上都作为标题。”魏章官说。

  九篇“系列谈”发表一个月后,魏章官给时任省长习写了一封几十字的短信,附上九篇评论的剪报。没想到,仅过5天就收到回信,回信既肯定系列文章谈得不错,还进一步提了农业产业化为什么水平提高不快、效果不够突出等四个问题,希望记者再做深入研究。

  1990年中秋节前后,时任福建日报社副总编辑张黎洲因为连续值夜班,血压升高导致有点小中风,正在位于福州华林路福建日报社宿舍大院的家中休养。突然听到有人敲门,他开门一看,没想到是习。

  “老张,听说你生病了,我来看看你。”当时,习调任福州市委没多久。此前,张黎洲曾赴宁德,就闽东地区如何摆脱贫困,向习采访了两三个小时。听说张黎洲生病了,习特地问到了他的住址,走到他家探望。“得知我的身体没有大碍以后,他就跟我聊起来,谈的主要内容,还是扶贫。”张黎洲回忆,

  当时,福建省对口支援林芝地区。习率第二批福建援藏干部进藏,同时迎接第一批援藏干部返闽。抵达林芝八一镇,已是晚间8点多。躺下没多久,张红就高原反应强烈,难以抑制的胸闷、头晕,只好到楼下服务台求救。服务台的藏族小伙不一会从楼上拎回一个大氧气袋。那个氧气袋,让她平安度过进藏的第一个夜晚。第二天,张红才知道,在关键时刻把氧气袋让给她的人,正是习。

  对《福建日报》,习始终关爱有加,不仅把《福建日报》当作了解全局、掌握政策、提高认识、指导工作的省委机关报,更是将福建日报人视作以真心真情相待的朋友。

  伴随1992年同志南方谈话的春意,福建的改革开放向更深处挺进,祖国东南也绽放出满园春色。

  这是一部行进中的大历史。福建日报社的发展也和时代同频进入一个振奋人心的阶段,更加重视宣传和研究福建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新闻版面、理论版面、文艺副刊等百花齐放。

  梳理这些文章可以发现,习在福建有关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思考成果,基本上都在《福建日报》刊出。如谋划福州发展的思考《再造一个“金三角”》和《关于扩大开发的若干思考》、率先提出“数字福建”思考的《缩小数字鸿沟 服务经济建设》、总结“晋江经验”的《研究借鉴晋江经验 加快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等。

  新闻易逝,但写进历史的新闻,千秋不朽。而作为载体的媒介,其自身的每一次转型、每一次前进,都是时代洪流中不容忽视的巨大力量。

  2009年是《福建日报》创刊60周年。7月2日,时任中央局、中央处、国家习致信祝贺

  新征程充满光荣与梦想,《福建日报》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深挖理论与实践富矿,源源不断提供启迪思想、振奋精神的新闻作品,生动讲好中国故事、福建故事,在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中守正出新,挺进主战场,搏击新天地。

  福建,是习总曾经工作17年半的地方,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对于福建日报人来说,挖掘、宣传、阐释好这一理论和实践“富矿”,是极其神圣、极其光荣的使命职责。

  由于主题重大、责任重大,无论是从事新闻工作数十载的新闻老兵,还是年轻记者,都全力以赴。有采访组记者这样回忆:白天行进、采访,夜晚研讨、写作,走遍八闽大地山山水水,“早上从福安市区出发采访,中午赶赴霞浦县,为抓紧时间晚上又驱车赶赴周宁县,一天行程280多公里”,是一次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全方位历练。在一次次深入挖掘中,采访组获得了十分珍贵,甚至是独家的历史资料。

  时任寿宁县委、常务副县长连德仁同志向采访组独家提供了当年跟随习同志进下党乡之后自己记录的日记

  《福建日报》刊出长篇通讯《在保护与传承中凝聚强大的前进定力——习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福建纪事》,并配发6张珍贵照片。透过文章、再现历史,这些前瞻性思想理念及实践历久弥新,对做好当下的文化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文章发表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重要版面全文转载。

  2022年7月26日,《广纳万川入海 画好同心大圆——习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踏遍八闽,追寻足迹。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久久为功。正是多年的深耕、积淀,给了福建日报社重要书稿写作的底气和信心。

  2020年8月,福建日报社接到写作任务后,第一时间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写作组。在48小时内,写作组拿出了大纲框架;在进入封闭工作的第一周,就拿出了1万多字的写作详细大纲和总字数1.8万字的三个样章。

  举全社之力、集十年之功。经历两次封闭写作、两年修改完善,2022年6月,《闽山闽水物华新——习福建足迹》正式出版发行。在“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足迹”系列图书荣获“特别奖”,《闽山闽水物华新》也成为全省党员干部的“案头书”“必读书”。

  2023年6月12日,主题教育开展期间,一篇题为《满怀深情 深学争优》的文章,刊登在《福建日报》头版。

  言之有物、言之有味,“敏言”系列文章充分挖掘阐释习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实践、重要理念,同时又呼应当下,讲述传承创新,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习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处处是“福建特色”“福建味道”。

  正是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创新性表达、学理性阐释的一次生动尝试,一组组“敏言”文章持续“出圈”“破圈”。

  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宣传报道达到,《福建日报》推出100个版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创下了《福建日报》一天内推出特刊版数最多的出版纪录。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重要会议、活动报道,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党媒的担当和社会使命。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福建日报》刊发闵仲平文章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闵仲平文章回望过去、展望未来,向八闽儿女发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考出好成绩的召唤。

  以党的二十大为新起点,福建日报社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福建实际,推出一批时政消息、文件解读、成就报道、代表对话等,准确传递大会精神,全面展示新福建成就,生动反映基层好声音,不断放大党媒在重大历史节点中的新闻传播倍增效应。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省委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福建日报社结合主题教育,启动新一轮版面改革,进一步加大深度报道供给能力,推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党报记者八闽调研行”专栏,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式采访,深入反映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实干实效实绩。

  改革风劲,东南潮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福建日报社、福建师范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

  在生动反映习同志领导福州跨世纪改革发展的“3820”战略工程成就展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新闻人和青年学子,共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交流选题、碰撞思想,“手拉手”奔向改革高地、改革一线,用青春的视角、,呈现八闽大地全面深化改革的火热实践。

  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全国新闻战线率先启动的联合采访活动之一,也是最早启动的校媒联合采访行动。

  在媒体进阶的年轮里,2013年是个特别年份。这一年,习总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

  新福建客户端焕新上线。作为福建省委打造“一报一台一网(端)”重要阵地布局的组成部分,“新福建”承载着“《福建日报》移动端”的使命。

  新福建客户端经历了20多次的更新、迭代,截至今年8月下旬累计下载量突破5000万次,是省内最大的移动端新闻资讯发布平台。每有大事发生,必看“新福建”,是不少福建人的阅读习惯。

  成立媒体融合领导小组,加快媒体融合“谋篇布局”。同时,启动融媒体平台建设,筹划报社最大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项目于2020年、2022年分期建成,解决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个系统不兼容的问题,2023年10月获“王选新闻科技奖”一等奖。

  调整采编机构职责定位,探索完成各全媒体新闻部参与新福建客户端的内容管理。2022年5月,融媒体指挥中心启动运行;2023年5月,建成整个报社共享的融媒体生产基地,7月,启动新福建运营平台(创新中心)建设;持续实施头部平台赋能计划,重点发展“屏山君”等10余个工作室,建立省内融媒体联盟,做好“党媒+”文章。

  福建日报人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担当全媒体时代赋予新型主流媒体“内容担当”“流量担当”的新使命。

  短短3天时间,微信平台生了《习在三明沙县考察调研》《视频丨习与游客交流:这边是山那边是海,多看一看》《习与福建的“茶之缘”》《习在福州考察调研》5篇10万+产品。前后方记者编辑协同配合,移动端精心制作视频、微海报、长图、3D动图、H5等原创融媒体产品,3D微海报组图《裸眼3D看福建》、图文产品《福建地名里竟然藏着这些秘密》、沙画视频《看,一片神奇的叶子》等多个产品持续刷屏,全景式、全方位报道这一重大新闻事件。

  为把中国故事、福建故事传播得更广更远,福建日报社发挥东南网海外站点、海峡导报新媒体矩阵、闽声杂志等对台对外集团军传播平台优势,持续拓展对外传播渠道。同时,加快建设海丝(海峡、海洋)国际传播中心,放眼更大维度扩圈,做强做大国际传播。

  75年后,互联网成为斗争的主战场,党中央作出推动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的战略决策,指明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根本方向。

  2024年,福建日报社提出“以党媒立本、在全媒发力、向泛媒进发”的发展理念,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迈上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新征程。从成立改革和运营管理委员会到建构“大中心制”运行机制组织架构,从深化“两分开”改革到全面兴起智能全媒体建设,从实施“落实力、专业化”双提升行动到制定激励干部队伍担当作为20条措施……一系列改革部署紧锣密鼓,向外界传递出改革未有穷期的坚定决心,矢志解决“入场”更要“入心”、“出圈”还要“扩圈”、“纸媒”迈向“智媒”、“主力”增强“战力”等关键问题。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新征程上,福建日报社将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大部署,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树牢用户思维、融合思维、迭代思维、革新思维,全力打造具有强大传播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贡献闽报力量。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

  75年来,闽报人以党报姓党的立场、精益求精的执着、接续奋进的姿态、改革创新的胆魄,担当着、记录着、阐释着、传播着,从“为建设人民的新福建而奋斗”,到“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再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在每一个重要节点、关键时刻,都留下一份属于历史、也属于自己的荣耀。

地址:苏州市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电话:02529251196 手机:13570888671
Copyright © 2021-2025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苏ICP备2021012658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